NSFC 重大研究计划【纳米制造的基础研究】简介
纳米制造科学是支撑纳米科技走向应用的基础。重大研究计划【纳米制造的基础研究】瞄准学科发展前沿、面向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针对纳米精度制造、纳米尺度制造和跨尺度制造中的基础科学问题,希望通过机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等相关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探索基于物理/化学/生物等原理的纳米制造新方法与新工艺,揭示纳米尺度与纳米精度下加工、成形、改性和跨尺度制造中的尺度效应、表面/界面效应等规律,阐明物质结构演变机理与器件的功能形成规律,探索制造过程由宏观进入微观时,能量、运动与物质结构和性能间的作用机理与转换规律,建立纳米制造理论基础及工艺与装备原理,建立纳米制造过程的精确表征与计量方法,为实现纳米制造的一致性与批量化提供理论基础。
本重大研究计划鼓励开展原创性的探索研究和实质性的国际合作研究,培养一批从事该领域前沿研究的优秀人才,提升我国纳米制造的源头创新能力,力争在该领域若干方面取得具有国际重要影响的成果。计划遵循“有限目标、稳定支持、集成升华、跨越发展”的总体思路,针对国家重大需要和前瞻性的重大科学前沿两种类型的核心基础科学问题开展纳米制造的基础研究,并分别以“培育项目”、“重点支持项目”和“集成项目”三类不同项目予以资助。本重大研究计划自2009 年起启动,预算总经费为1.5 亿元,预计执行期为8 年,立项资助工作主要在前5 年进行。
本重大研究计划的主要资助研究方向:
1、基于物理/化学/生物等原理的纳米尺度制造—主要研究纳米结构生长、加工、改性、组装等纳米制造新方法与新工艺,纳米尺度制造过程中结构与器件 的性能演变规律。
2、宏观结构的纳米精度制造—主要研究宏观结构的纳米精度制造的新原理、新方法与新工艺,纳米精度制造中原子/分子的迁移机制、表面/界面效应,纳 米精度表面加工理论。
3、纳/微/宏(跨尺度)制造—主要研究跨尺度制造新原理与新方法,跨尺度制造中的界面行为与多场调控机制,跨尺度结构与器件的排列、操纵与集成。
4、纳米制造精度与测量—主要研究纳米尺度的计量溯源与误差评价,纳米制造精度设计理论,纳米结构的几何参数、机械/力学等物理性能的测量与表征。
5、纳米制造装备新原理—主要研究纳米制造装备的微扰动作用机制、非线性动力学行为与响应畸变特性、能量转化方式与工艺过程控制,纳米精度运动的 驱动与控制新方法。
今后,实验室在上述研究方面,将更加强调系统的具有创新性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在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方面,将努力推动大规模网络型基础设施安全、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人机交互技术以及智能控制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突出系统的综合集成技术,以便形成自己的特色,使实验室在该学科领域的学术研究及应用研究两方面,接近和达到国际水平,成为在国际上活跃、对国内外同行具有吸引力的重要研究基地。
NSFC 重大研究计划【纳米制造的基础研究】
指导专家组名单:
组 长:卢秉恒 院 士 西安交通大学
副组长:雒建斌 研究员 清华大学
成 员:
丁 汉 教 授 华中科技大学
郭东明 教 授 大连理工大学
田中群 院 士 厦门大学
顾长志 研究员 中科院物理所
李志宏 教 授 北京大学
秘 书:
丁玉成 教 授 西安交通大学
段吉安 教 授 中南大学
管理工作组:
组 长:黎 明 研究员 工程与材料科学部
成 员:
王岐东 研究员 基金委计划局
何 杰 研究员 信息科学部
杨俊林 研究员 化学科学部
张守著 研究员 数理科学部
王国彪 教 授 工程与材料科学部
学术顾问组:
钟 掘 工程院院士 中南大学
温诗铸 科学院院士 清华大学
熊有伦 科学院院士 华中科技大学
王立鼎 科学院院士 大连理工大学
候建国 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薛其坤 科学院院士 国家纳米中心
李同保 工程院院士 同济大学
索志刚 教 授 美国哈佛大学
李圣怡 教 授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房丰洲 教 授 天津大学
张其清 教 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
NSFC 重大研究计划【纳米制造的基础研究】联合实验室简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支持的【纳米制造的基础研究】重大研究计划针对纳米精度制造、纳米尺度制造和跨尺度制造中的基础科学问题,探索制造过程 中能量、运动与物质结构和性能间的作用机理与转换规律,建立纳米制造理论基础及工艺与装备原理。重大研究计划支持下的研究工作往往涉及多个学科及技 术领域,需要使用价格昂贵的各类实验设备、软件和专业技能。国内纳米制造相关的研究机构在实验室软硬件资源上各具特色,但各单位仅依靠各自的软硬件 资源升级、增购等方式来支持不断更新的纳米制造的研究任务,不是一条有效而经济的途径。因此,围绕该重大研究计划的实施,整合国内纳米制造研究相关 的特色实验室资源、做到优势互补,形成制度性的开放共享运行机制,可有效支持本重大研究计划支持下各项目的研究工作,极大提高资助经费的效益,并促 进各项研究的进展和深入。
联合实验室为网络化、实体方式运行的联盟组织。联合实验室设轮值主任负责协调各成员实验室的日常运行、提交运行评估报告、负责组织本重大研究计 划相关的实验技能交流、实验技术培训等活动。联合实验室在软硬件设施、实验技能、实验发现、实验知识等资源方面向本重大研究计划各类资助项目研究人 员开放共享,有效支持本重大研究计划各类资助项目的实验研究工作的动态需求。
联合实验室首批成员实验室13 个,共计开放及共享微纳米加工及测试设备190 余台套,价值约4 亿元。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及各成员实验室的大力 支持下,联合实验室将努力为【纳米制造的基础研究】重大研究计划的研究深入开展提供重要支撑及促进作用。
NSFC 重大研究计划【纳米制造的基础研究】联合实验室成员实验室及负责人
1. 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微加工部(中科院物理所微加工实验室) 负责人:顾长志 研究员
2.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 负责人:田中群 院士
3. 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吉林大学) 负责人:孙洪波 教授
4. 激光微纳制造研究所(北京理工大学) 负责人:姜 澜 教授
5. 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工业大学) 负责人:孙立宁 教授
6. 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交通大学) 负责人:李涤尘 教授
7. 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 负责人:郭东明 教授
8. 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 负责人:雒建斌 研究员
9. 纳米加工平台(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负责人:张宝顺 研究员
10. 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 负责人:丁 汉 教授
11. 微米纳米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 负责人:张大成 教授
12. 微纳制造与测量技术教育部工程中心(天津大学) 负责人:房丰洲 教授
13. 现代复杂装备设计与极端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南大学) 负责人:段吉安 教授
注:联合实验室首任轮值主任:雒建斌 研究员(清华大学),其余成员实验室负责人为轮值副主任;联合实验室秘书:丁玉成 教授(西安交通大学); 田煜 研究员(清华大学)
NSFC 重大研究计划【纳米制造的基础研究】联合实验室成员实验室联系方式
1. 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微加工部(中科院物理所微加工实验室)
联系人:杨海方 010-82649831; hfyang@iphy.ac.cn
2.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
联系人:王 敏 0592-2182432; guozhong@xmu.edu.cn
3. 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吉林大学)
联系人:陈岐岱 0431-85168281; chenqd@jlu.edu.cn
4. 激光微纳制造研究所(北京理工大学)
联系人:陈强华 010-68914524; chenqianghua@bit.edu.cn
5. 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工业大学)
联系人:荣伟彬 13936649372; rwb@hit.edu.cn
6. 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交通大学)
联系人:王久洪 029-83395005; sklms@mail.xjtu.edu.cn
7. 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
联系人:康仁科 0411-84706059; kangrk@dlut.edu.cn
8. 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
联系人:田 煜010-62782981;tianyu@mail.tsinghua.edu.cn
9. 纳米加工平台(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联系人:陆 敏 18913125160; mlu2006@sinano.ac.cn
10. 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
联系人:陶 波 027-87559416; taobo@mail.hust.edu.cn
11. 微米纳米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
联系人:李 婷 13911087007; lit@ime.pku.edu.cn
12. 微纳制造与测量技术教育部工程中心(天津大学)
联系人:杨朝鹏 15122135949; engineering@mn-mt.com
13. 现代复杂装备设计与极端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南大学)
联系人:申邵芬0731-88876504; shensf@mail.csu.edu.cn